近代人们的旅游方式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受到交通工具、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团体旅游
托马斯·库克:1840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很多人乘坐火车前往英国参加工业博览会,这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他的旅行社也采用了团队式、标准化的观光旅游模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品牌。
外交使节和留学生
外交使节:清王朝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后,一些使节出访西方,游历西洋,考察中西文化的不同,他们的观感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留学生:一些贫寒家庭的孩子通过教会小学接受西式教育,有些还得到了教会的接济,得以前往欧美,这些留学生在回国后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战乱与旅游业的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尽管战乱连绵,但旅游在1927年南京定都后逐步得到稳步发展。东南和中部地区成为旅游重心,许多名胜古迹和避暑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许多传统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旅游业受到一定影响。
交通工具的革新
工业革命的推动: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如火车、轮船等,使得旅行活动更为便捷,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行社的兴起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创办了旅行部,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1924年,该旅行社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总的来说,近代人们的旅游方式以团体旅游为主,依托于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革新,受到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旅游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整体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