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恢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疫情防控、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支持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合理划定乡村旅游适游区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村域划分为禁游区和适游区。禁游区主要为村民集中居住的区域,适游区则包括乡村景区、休闲农业点、不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域的乡村民宿等。
整合乡村文旅资源
以城市游客需求与乡村振兴为导向,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强化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环卫、医疗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与服务保障力度。
建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在线平台
整合乡村地区可开放的旅游资源,建立在线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依托通讯、交通、乡村旅游等大数据,搭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网站平台,提供营销宣传、旅游与农特产品“直播带货”销售平台、技能培训等功能。
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和民宿
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对乡村旅游和民宿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开办要求、开办流程、经营规范、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同时,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充分依靠自有闲置房资源,与城市合伙人共同创办“农家乐”式乡村民宿。
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工参与乡村旅游
落实返乡留乡人员的创业补贴和贴息贷款,支持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院落及宅基地,发展农家乐、民宿、创意农园等,扩大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推广“云旅游”
利用直播、图文、短视频、VR等技术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导游可以在线上发挥他们的价值和特长,游客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
以文化为核心,唤醒乡村灵魂
强调乡村旅游必须依赖于当地文化的精髓,乡村的历史、风土人情是其独特之处。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真正的文化体验,增强乡村品牌的吸引力。
生态保护与景观恢复
在旅游开发时应以保护为主,恢复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传统农田景观,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原始魅力。
提供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保障游客对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科学有效地恢复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脱贫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