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其名字和特性可综合如下:
一、名字解析
学名与分类 甘遂(*Euphorbia kansui*)属于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入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泻下药。
别名
甘遂有多个别称,包括主田、重泽、甘藁、鬼丑、白泽等,这些名称在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别名的多样性反映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场景。
二、特性与功效
核心功效
- 泻水逐饮: 主治胸腹积水、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等症。 - 消肿散结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
现代应用
- 除传统主治外,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具有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及痈肿疮毒的外用价值。
三、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风险
甘遂含毒性成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规范用药
需炮制后入丸散,外用时研末调敷,不可内服或过量。
禁忌人群
孕妇、体虚及肝肾不足者慎用,可能加重病情。
四、文化背景
甘遂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其分布范围覆盖中国西北及西南地区,现由人工引种栽培。日本等国家对传统医药的严谨态度也体现了其国际认可度。
总结:
甘遂作为传统名药,名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药性峻烈,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