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古印度)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高僧,他们在佛教传播、经典翻译、教义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部分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一、早期佛教传播者
竺法兰(Dharmaratna) - 东汉时期天竺僧人,精通大小乘经典,与迦叶摩腾共同推动佛教东传至中国。他参与白马寺的建立,并翻译了《十地断结》《佛本生》等经典,为佛教初传中国奠定基础。
安世高(Anshang)
- 安息国太子,汉桓帝时来华译经,以质直风格翻译《安般守意经》,开创中国佛教义理研究先河。
二、大乘佛教发展核心人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
- 南北朝禅宗创始人,将禅宗带入中国,著有《易筋经》,被尊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真谛(Paramananda)
- 隋朝时期高僧,带领弟子翻译《金刚经》《俱舍论》等49部经典,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四大译经师”。
三、中世纪重要僧侣
车奉朝(Xuanzong)
- 唐玄宗时期高僧,南行至中印度学习11年,带回佛牙舍利,创立“悟空”法号,推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善无畏(Surya Vashnavacharya)
- 中天竺国王,其弟甘露饭王后裔。10岁继位后为争夺王位自残,后皈依佛教,创立萨埵派,主张“梵我一如”。
四、密宗与小乘传承
菩提流志(Bodhi Dharma)
- 唐高宗请来译《宝丽经》,为武则天称帝提供理论依据,是密宗传入中国的重要推动者。
昙柯迦罗(Vasubandhu)
- 魏嘉平年间来洛阳,首译《僧祇戒心》,确立汉地羯磨受戒制度,被尊为“中夏戒律之始”。
五、其他知名僧人
康僧会(Kang Seng): 吴赤乌年间至建业弘法,译《六度集经》,融合儒家思想与小乘佛教。 慧日(Huìrì)
总结
天竺高僧以佛教传播、经典翻译为核心贡献,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人物。他们通过著述、译经、弘法等方式,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亚洲的发展,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