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作为昆虫纲肉食性动物,其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以下是常见的螳螂种类名称及特征:
一、中国常见种类
中华大刀螳 体型较大,前肢形似大刀,是中国的特有品种,分布于长江流域。
狭翅大刀螳
以狭长的翅膀和强健的前肢著称,常见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
广斧螳
因前肢形似斧头且腹部宽大得名,捕食力强,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
棕静螳
体色棕黄,行动缓慢,常潜伏于草丛捕食小型昆虫。
薄翅螳
体长约68mm,前足有显著黑斑,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二、其他典型种类
欧洲刀螂: 体型较小,复眼大而透明,常见于欧洲及美洲。 兰花螳螂
刺花螳:前肢覆盖尖刺,兼具防御和捕食功能。
大提琴螳:体型修长,触角丝状,捕食策略独特。
三、特殊形态种类
非洲绿巨螳:世界上最大的螳螂之一,体长可达145mm,分布于非洲热带雨林。
枯叶螳:伪装成枯叶形态,伏击猎物,常见于亚洲及美洲。
四、分类补充
螳螂科包含约2000种,中国已知约147种,其他地区如日本、印度尼西亚等也有代表性品种。不同种类在形态特征、栖息环境和食性上存在差异,例如捕食对象从蝗虫到松毛虫等。
以上名称综合了形态学特征和分布情况,部分种类存在地域性称呼差异(如“大刀螳”与“中华大刀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