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食物被赋予了雅称,既有具象特征的美称,也有谐音或文化典故衍生出的名称。以下整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奇特食物名字:
一、具象特征类
鸳鸯酥 安徽特色名点,因形似鸳鸯而得名,层次酥松绵甜,是古代贡品。
蜜煎青梅
元代宫廷菜,用青梅与蜂蜜、杏仁等熬制,口感酸甜,被誉为“冷金丹”,功效被形容为“胜仙丹”。
人乳粥
《遵生八笺》记载的滋补粥品,以肥人乳或浓乳调制,具有“甘美大补元气”之效。
二、谐音或文化典故类
龙须糖/银丝糖
源自清代,因细如龙须或银线而得名,是古代皇帝喜爱的甜点。
玉粒/琉璃肺
- 玉粒: 大蒜的雅称,因颗粒圆润如玉。 - 琉璃肺
云母粥 唐代白居易诗中提到的粥品,以白米和云母搭配,清香滑润。
三、器物或制作工艺类
酥山
唐代名点,用酥酪、糖等制成,分“贵妃红”“眉黛青”等色,是宫廷宴席常客。
冷淘(凉面)
唐代流行面食,杜甫诗赞其“经齿冷于雪”,夏季消暑佳品。
四、其他罕见名称
茄鲞: 《红楼梦》详细记载的腌制品,现指晒干后腌制的茄子。 马库
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精致性,也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记忆。部分名称如“人乳粥”“琉璃肺”因食材特殊性至今仍引发好奇,而“蜜煎青梅”等则通过典故与美食结合,成为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