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韩国的疆域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其核心区域及重要城市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疆域范围
主要领土 古代韩国疆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北接魏国,南连楚国,东邻宋、卫,西靠秦国。
历史变迁
- 公元前403年韩国建立时,首都为阳翟(今河南禹州);
- 公元前375年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 战国中期疆域扩展至山西长治、河南沁阳等地。
二、重要城市与都城
早期都城
- 阳翟: 韩国建国初期都城,位于今河南禹州; - 新郑
其他重要城市 - 平阳
、 宜阳、 阳翟、 新郑:
均为战国时期韩国的重要城邑。
三、地理特征与行政区划
地形:南北狭长,东西较短,北接秦国,南连楚国;
行政区划:初设12县,包括许县(今许昌)、阳翟县(今禹州)、长葛市等。
四、历史分期补充
箕子朝鲜时期(约前1122-前194年):韩国最早国家,都城在今河南新郑;
战国分裂时期(前475-前221年):与齐、楚、燕、赵、魏、秦并称战国七雄;
高句丽、新罗、百济时期:韩国被分裂为三个政权,直至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半岛。
以上信息综合了战国时期韩国的疆域变迁、重要城市及地理特征,涵盖其从建立到分裂的历史阶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