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土司是历史上凉山地区重要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不同文献和历史分期存在差异。综合权威资料,彝族十大土司主要包括以下几位:
一、凉山四大土司
沙马宣抚司 - 原住牧昭觉县古里拉达区日哈乡,后迁至雷波县瓦岗区米谷乡。清朝分封为“沙马都督府”,是凉山四大土司之首,彝族称“沙马兹莫”。
邛部宣抚司
- 驻牧甘洛县岩润地区,汉姓岭,彝族称“使子兹莫”。其辖区包括今凉山州越西县和甘洛县一带。
阿都长官司
- 原住牧布拖县特木里乡,汉姓都,彝族称“阿都兹莫”。统治期间延续近七百年,是凉山四大土司之一。
雷波千万贯长官司
- 原住牧美姑县九口乡,后迁至雷波县海湾乡,汉姓杨,彝族称“阿卓兹莫”。其辖区涵盖今美姑县和雷波县部分区域。
二、其他重要土司
利利(安氏)土司
原居贵州威宁和云南昭通,清朝初期设立凉山土司制度时被任命为土司,彝族称“安氏土司”。
奢香夫人家族
虽然奢香夫人本人未直接担任土司,但其子阿期陇(后改姓安)受朱元璋赐姓安,建立水西土司府,彝族称“水西土司”。
三、补充说明
历史分期差异: 部分土司如沙马、邛部、阿都等存在元、明、清三代延续统治,而利利(安氏)土司主要在明代。 地域范围
以上信息综合自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地方志及权威学术研究,涵盖凉山彝族土司制度的主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