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其别名丰富多样,不同地区和文献对其称呼存在差异。综合权威资料,其常见别名如下:
一、主要别名
白地榆(最常用名,因根皮皮色偏白而得名)
鼠尾地榆(因根茎形似鼠尾而得名)
赤地榆/紫地榆(根皮或根茎呈紫红色时使用)
山红枣根(主产于山地,故称)
马连鞍薯(地方性称呼)
水橄榄根(根状茎似橄榄)
蕨苗参(根茎类人参)
血箭草(根茎含红色汁液,形似箭头)
二、其他地方性称呼
东北地区:黄爪香、玉札
西南地区:酸赭、豚榆系
湖南地区:岩地芨、红地榆
广西地区:马连鞍薯
三、历史典故
《本草纲目》中记载地榆为“捣汁涂虎、犬、蛇、虫伤,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体现了其早期应用价值。
注:部分别名存在地域性差异,如“黄爪香”多见于东北,“血箭草”则更强调其根茎的止血特性。药用时需注意区分不同品种,如白地榆与赤地榆的性味功效有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