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作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因时代、铸造地区及面值差异而丰富多样。以下是常见的铜币名称分类及代表品种:
一、按历史时期分类
古代铜币 - 战国时期:
桥足半釿布(首部平实,圆肩方足)
- 秦汉时期:半两钱、五铢钱
- 三国时期:吴国赤壁钱、蜀汉五铢
-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永嘉钱、北朝北齐高欢钱
近代铜币 - 清朝:
光绪元宝(1896-1908年)、大清铜币(1900-1912年)、宣统十文/二十文
- 民国时期:袁世凯像十文(1913年)、云南一仙(1912年)、四川当三十文(1904年)
现代纪念币 - 特殊事件:
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1912年)、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年)
二、按铸造地区分类
中央官铸
- 全国通用: 光绪元宝、大清铜币 - 地方特色
地方私铸 - 经济特区:
香港一仙(1863年)、新疆铜币
- 特殊历史时期: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1903年)
三、按面值与设计分类
常见面值 - 一文/五文/十文:
如大清铜币、安徽方孔铜圆
- 五十文/一百文:部分稀有品种
- 更大面值:如袁世凯像十文(1913年)
特殊设计 - 军旗图案:
安徽九星十文(1911年)、吉林辛丑二十文(1905年)
- 吉祥纹样:四川当三十飞龙(1904年)、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年)
四、其他珍稀品种
错版与特殊工艺:如中心“粤”字二十文(1905年)、吉林辛丑二十文(直径仅五文)
外币仿制品:如广西光绪元宝十文(德国代制)
以上分类综合了历史、地域及设计特点,涵盖了中国铜币的主要类型。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品种的收藏价值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权威钱币资料或拍卖市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