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其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具体如下:
周穆王时期 传说周穆王姬满为圈养猛虎而得名“虎牢”,此时为地域名称,非具体关隘。
秦朝设立关隘
秦始皇在此设关,始称“虎牢关”,并连接成皋(后改为汜水县)。
汉灵帝时期
因“旋门”形似虎口,改名为“旋门关”,属“汉八关”之一。
唐高祖时期
为避讳祖父李虎名讳,改为“武牢关”。
宋朝时期
宋真宗时因战略重要,改称“行庆关”。
明初恢复旧称
朱元璋重建关隘后,恢复“虎牢关”名称。
其他别称
汜水关: 因位于汜水镇境内得名,与虎牢关为同一关隘不同称谓。 成皋关
古崤关:明初恢复使用,强调其作为古代崤山门户的地位。
补充说明
虎牢关地理位置始终以洛阳东门户为核心,历代因战略调整更名,但核心区域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价值,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