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曲牌名
《菩萨蛮》 源自唐代教坊乐曲,因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时演奏的乐曲得名,后因白居易《忆江南》词广为流传而改名。
《忆江南》
原名《谢秋娘》,唐代李德裕为亡妓所作,白居易的《忆江南》使其广为人知,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
《鹊桥仙》
源自欧阳修《鹊迎桥路接天津》,另有说法称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得名。
《点绛唇》
因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句得名,后因周邦彦《六丑·解语花》成为新调。
《水调歌头》
源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以水调为曲调而得名。
二、其他常见曲牌名
《渔家傲》: 多用于边塞题材,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西江月》
《蝶恋花》: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得名,常表达离愁别绪。
《清平乐》:因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得名,多写婉约情感。
三、曲牌名特点
来源多样:
部分曲牌名源自民间乐曲(如《菩萨蛮》),部分因词作开头两句命名(如《忆秦娥》)。
功能单一:
曲牌名仅为曲调名称,与词牌名不同,词牌名需配合内容创作。
数量庞大:
现存曲牌名超过几千个,如《点绛唇》《山坡羊》等。
注:部分曲牌名存在多个别称,如《青玉案》又名《集贤宾》《逍遥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