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姓名由“包”(姓氏)、“希仁”(字)组成,具体如下:
本名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包希仁。
字
包拯字希仁,这一称呼源自其父包令仪(字肃之)的言传身教,寓意“天命之人”。
别称
包拯因清廉公正的形象被冠以“包青天”“包公”等雅称,主要源于其黑面形象和铁面无私的执法风格。此外,他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又有“包待制”“包龙图”等称谓。
补充说明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官至枢密副使、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尊为“包孝肃”。其形象在元杂剧、明清小说中被艺术化塑造,成为民间信仰中的文曲星转世,进一步推动了“包青天”文化的传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