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海军战舰命名规则和舰船类型可归纳如下:
一、主力巡洋舰
海圻号 - 类型:海天级穹甲巡洋舰,1899年服役,排水量4300吨,配备2门203毫米主炮和16门47毫米机关炮。
海筹号
- 类型:同海圻号,1899年服役,排水量4300吨,主炮配置与海圻号相同。
海容号
- 类型:海天级穹甲巡洋舰,1898年完工,排水量2680吨,配备2门203毫米主炮和16门47毫米机关炮。
海琛号
- 类型:同海圻号,1898年完工,排水量2680吨,武器系统与海圻号一致。
肇和号
- 类型:海天级穹甲巡洋舰,1913年服役,排水量2600吨,配备2门203毫米主炮和16门47毫米机关炮。
二、其他类型战舰
驱逐舰
- 飞鹰号(练习舰)
- 阳泰号(1947-1948年,日本赔偿)
运输舰
- 保民号(练习舰)
鱼雷艇
- 辰、宿、列、张、湖鹏、湖隼、湖鹰号(共8艘)
轻型巡洋舰
- 宁海号、平海号(1947-1948年,属国民政府海军第一舰队)
炮舰
- 永建、永绩(排水量860吨,1914年服役)
登陆舰
- 云风级(CSB 110m)(2000年前计划交付)
- 基隆级(LST 1级)(1999年转让4艘)
三、命名规则
巡洋舰: 多以“海”字开头,如海圻、海筹等。 驱逐舰
登陆舰:采用美国舰载舰命名方式,如基隆级(LST 1级)。
四、历史地位
民国海军主力舰均属清朝时期订购,但因资金不足多未完工或性能落后,实际作战能力有限。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舰艇如海圻、海筹等仍参与作战,但已无法与现代化海军抗衡。
以上信息综合了不同时期的舰船资料,部分舰艇的服役时间或技术参数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