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的来源和命名规则如下:
一、命名来源
命名主体 台风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管理的14个亚太地区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成员贡献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组成。
命名表构成
这140个名字被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每个成员1个),按字母顺序循环使用。例如,2024年台风“杜苏芮”就是按顺序轮到的名字。
二、命名规则
历史演变
- 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开始用随意名称称呼台风,1945年西北太平洋地区首次使用人名命名。
- 1997年WMO台风委员会统一规则后,采用亚洲风格的名字,从200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命名原则
- 名字需易于记忆和传播,多采用地名(如“台风海神”“台风利奇”)、人名、动物名或植物名。
- 中国曾用四位数字编号命名台风,但为避免国际混淆,1997年统一改为亚洲风格命名。
名字循环机制
每年更新命名表,台风按顺序被赋予名字。若台风造成重大灾害,受灾国可申请将名字从列表中删除并永久占用,空缺由原提供国补全。
三、命名表示例
亚洲国家/地区: 海神(中国)、利奇(日本)、杜苏芮(越南)等。 其他成员
四、国际意义
统一命名规则后,同一台风在不同国家不再有不同名称,极大提升了国际气象信息交流的准确性。
以上信息综合了世界气象组织规范及亚太地区实际操作案例,确保了命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