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进行,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
一、等级划分依据
基础要求
包括建筑安全、消防设施、卫生防疫、环保达标等。
公共环境与配套
涵盖交通便利性、周边生态环境、停车场、通信网络等。
建筑与设施
重点考核客房装修、家具配备、厨房卫生、布草更换频率、接待人员服务能力等。
二、具体标准差异
丙级民宿
- 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安全、卫生、基本服务需求。 - 周边环境整洁,客房配备基础家具,卫生间提供冷热水,厨房配备消毒设施。
乙级民宿
- 在丙级基础上升级,增加地方特色餐饮、24小时热水供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
- 配备干湿分离卫生间、柔软布草,接待人员掌握当地文化旅游资源。
甲级民宿
- 以主题化设计为核心,公共活动区域丰富(如文化体验区),接待人员熟悉本地资源。
- 需达到三星级标准中的“极致细节与文化体验”。
三、评价方法
通过《基本要求检查表》和评分表进行量化评估,根据得分确定等级。评价周期通常为1-3年,等级达标后需定期复审。
四、适用范围
新标准适用于2019年4月1日以后正式营业的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客栈、山庄、驿站等。
总结
民宿等级划分既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性,也强调文化体验与服务品质。游客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等级民宿,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实时等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