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怎么看待旅游文化商品化

59

旅游文化商品化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旅游文化商品化的几点看法:

经济视角

旅游文化商品化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问题。它是一种文化生产过程,具有文化蕴含的旅游性、文化开发的市场性、文化生产的过程性和文化呈现的创意性特点。

文化商品化可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直接促进本地区GDP的增长。

文化视角

文化商品化是否剥夺了文化价值的独特性,使文化内涵消散和流失,是争论的焦点。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看,一切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其文化制约,区域与民族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于文化差异和民族差异而产生的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商品化是个自然的过程,并不损害原有文化的价值。

旅游活动中的“舞台真实”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传统文化的神圣仪式等必将产生消解作用,但也带来了文化创新和整合的机会。

社会影响

文化商品化有助于多元化民族文化发展,推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很多几近失传的民族技能、民族艺术,就是由于游客的需求而重新得以流传的。

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有助于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的实现,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文化营销,能够将民族精神予以弘扬。

然而,文化商品化也可能导致民族属性降低,使文化向浅薄化、庸俗化发展。部分学者认为,旅游商品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会导致民族属性降低。

可持续发展

针对旅游活动中文化商品化的积极与消极效应,只有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利益关系协调和调控监管等方面采取适宜的应对举措,才能实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管理的不当也是导致文化商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许多景区过于注重商业利益,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商品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可能导致文化价值的流失和庸俗化。因此,需要在开发旅游产品、市场营销和利益协调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文化的有效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