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旅游的称呼多种多样,不同身份和目的的旅行方式被赋予了富有诗意的名称,这些称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常见的分类及具体解释:
一、按出行目的分类
求官游历 称为“宦游”,特指士人外出求取功名,如袁桷《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诗中提到的“壮游”。
帝王巡游
称为“宸游”,专指帝王或皇室为显示权威或游乐而进行的巡游活动。
宗教修行游历
僧人、道士等出家人士的漫游称为“云游”,体现其超脱世俗的修行方式。
壮志游历
有识之士为抒发抱负、实现理想而游历四方,称为“壮游”,常与家国情怀结合。
节日或春游
春季或节日时男女相伴游玩,称为“冶游”,如《论语》中记载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政治游说
为推行政治主张而四处奔走,称为“周游”或“游说”,如《史记》记载苏秦“合纵连横,游说诸侯”。
二、其他特色称呼
卧游: 南朝画家宗炳提出通过欣赏山水画实现“澄怀观道”的审美方式,成为后世画论的重要基础。 寄寓山水
三、补充说明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本义为“旅行游览”,但具体称谓需结合行为主体和目的进行区分。这些古称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