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风命名涉及 1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共同维护和使用台风命名表。具体如下:
一、参与国家及地区
中国 提供神话人物(如“悟空”“电母”)、海洋生物(如“海燕”)等名称,注重文化内涵。
日本
以星座命名台风(如“天兔”“摩羯”),与动漫文化紧密相关。
韩国
偏好使用神话人物或自然元素(如“海神”“龙卷”),风格独特。
其他地区
包括中国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美国、越南等,分别提供动植物、食物、人物等命名。
二、命名规则与流程
命名表构成
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按顺序循环使用。
命名原则
- 文化特色: 不同地区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命名,如中国神话、日本星座、东南亚动植物等。 - 避免冲突
特殊情况处理 - 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会被永久除名(如“杜苏芮”因发音近似阿拉伯语“先知”被撤换)。
- 空缺名字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三、其他说明
区域差异: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则用“飓风”。
历史演变:台风命名规则始于20世纪初,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统一了亚太地区的命名方法。
通过这种跨国协作机制,台风命名既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又有助于全球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