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是指在乡村社会建设中、风习教化、公共事务中贡献突出的德高望重者。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乡贤代表名单,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
一、中国古代乡贤
龚明之(1091—1182) 南宋黄姑村人,以孝行和诚信闻名,著有《中吴纪闻》,被乡人视为修身楷模。
王子昭(名斗祥)
宋咸淳年间任本县学正,两次捐田3202亩创办义塾,改善县学经费。
徐学谟(1521—1593)
嘉靖进士,主持“折漕为银”改革,减轻百姓负担,推动地方经济。
孙元化(1581—1632)
明万历举人,辅佐袁崇焕抗清,翻译《几何原本》,引入西方科技。
罗靖、罗简(南唐征士)
兄弟筑书院于梧桐山,以圣贤学说教化生徒,被祀乡贤。
胡仲尧(946-1007)
南唐国子监簿,淳化年间捐粟赈饥、修桥,晚年捐修西门观。
二、近现代乡贤
林文望(明子廷兰)
万历十年举人,广东琼州知府,以仁政和学识著称。
郑磐基(1938-)
江西省婺源县林科所所长,创新提出“自然小区保护模式”,获评先进个人。
三、地方特色乡贤
吕学望(明大庾尉)
崇祯间督饷有功,后任河南商丘县丞,以廉干称。
陈节(字季析)
横涧人,诗作入《方城遗献》,以清廉和学识影响乡里。
陈隆耀(字寿云)
乍浦镇前九份村人,抗洪救灾有功,被乡人尊为“嘉协右营守备”。
四、其他历史人物
王恒(1446-1517): 蒙元帝召见,官至中宪大夫,以清廉著称。 徐玉(1488-1505)
高谦亨(元代利津县令):营建四楹乡贤祠,分设名宦与乡贤祭坛。
以上名单涵盖不同时期、地域的代表性乡贤,既有历史名人,也有地方楷模。乡贤文化强调德行传承与社会责任,至今仍对乡村治理和社会教化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