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历史悠久,存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城名称,主要如下:
一、北古城(弥沙古城)
历史沿革 元至元年间(1276年)设立“弥沙县”,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入弥沙邑市县,属路南州(今石林县)。明弘治三年(1490年)废邑市县,清代咸丰年间属路南州民和乡。
文化价值
北古城是元朝时期的县级行政中心,遗址包含老戏台、土主寺碑记等历史遗迹,被列为“邑中古八景”之一“古城晚霞”,是宜良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
二、弥沙(古称“龙”)
名称由来
元代因境内有“龙”形山势而得名“弥沙竜”,后简化为“弥沙”。明清时期属路南州,1912年设县,1949年后改为宜良县。
历史遗迹
包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明寺、文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私立光德小学旧址、段氏宅院,以及明城墙遗址等。
三、其他相关名称
罗裒笼: 唐初乌蛮首领筑土城遗址,属宜良历史最早的人类聚居地之一。 孙家山火葬墓群
总结
宜良的古城名称多与历史行政区划相关,北古城(弥沙)是核心历史名称,而弥沙本身在元代即为重要行政单位。其他名称如罗裒笼、孙家山等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当前,北古城作为重点保护区域,与九乡等自然景观共同推动着宜良旅游业的发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