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北宋官职有哪些名字

59

北宋官职体系庞大且层级分明,主要官职名称及职能如下:

一、中央核心官职

三司使

掌管全国财政收支、税收、盐铁专营等事务,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经济官员,地位仅次于宰相。

枢密使(知枢密院事)

负责军事事务,统领禁军,与宰相分权,形成“二府分权”格局。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协助处理政务,分割宰相权力,是中枢决策的重要成员。

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

分别为枢密院副职,参与军事决策。

太师、太傅、太保

位列“三师”,为最高荣誉性官职,常用于封赠功臣,无实权。

二、行政机构负责人

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代最高行政长官,统帅文官集团,主持朝政。

门下侍郎/侍中

门下省负责人,协助中书令处理政务,侍中地位仅次于中书令。

尚书令/左、右仆射

尚书省长官,分管行政事务,左、右仆射为副职。

三、其他重要官职

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

位列“三阁”,为高级文官荣誉职,参与机密事务咨询。

翰林学士

掌管机密文件,为皇帝提供咨询,地位尊崇。

知谏院

监察百官,类似现代监察机构负责人。

四、地方官职

转运使

管辖一路财政与治安,是地方重要行政长官。

安抚使

负责边疆安抚与军事管理,如知徐州、知秦州等职。

五、特殊荣誉职

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直学士

无实权,仅为荣誉称号,类似现代院士。

官职体系特点

北宋官制以“分权制衡”为核心,通过多重机构设置实现中央集权。例如,三司、枢密、门下三权分立,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散。同时,官职体系注重文官与武将的平衡,如枢密使专掌军事、参知政事辅助行政。

以上官职名称及职能综合了《宋史》等权威资料,涵盖中央到地方的主要行政与军事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