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地区毒蛇
黑曼巴蛇 - 非洲最致命毒蛇,神经毒素型,致死率高。 - 20分钟内可致人死亡,半数致死剂量0.05毫克。
眼镜王蛇
- 毒液量大(400-600毫克/次),可控制毒液排出量。 - 主要捕食无毒蛇类,被称为“蛇类煞星”。
鼓腹咝蝰
- 非洲最普遍的毒蛇,分布广泛。 - 以青蛙、老鼠为食,毒性较强但攻击性较低。
二、美洲地区毒蛇
虎蛇
- 澳洲特有剧毒蛇类,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 - 攻击前头部膨胀,毒性致人死亡率高。
太攀蛇
- 澳大利亚本土最毒蛇,LD-50值极低(0.025mg/kg)。 - 一次毒液可杀死20万只小白鼠或2头大象。
三、其他地区毒蛇
贝氏海蛇
- 海洋毒蛇,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0倍。 - 通常仅在受威胁时攻击,游泳或潜水需谨慎。
裂颊海蛇
- 毒性相当于氰化钠的80倍,属神经毒素。 - 临床致死率高,常引发肾衰竭。
四、中国常见毒蛇
银环蛇
- 中国本土毒性最强的毒蛇,前半身有毒牙。 - 2021年咬伤致死案例居中国十大毒蛇首位。
眼镜蛇
- 南方常见,耐高温,毒液含神经毒素。 - 低温环境下活动能力受限。
五、其他特色毒蛇
杜氏剑尾海蛇: 海蛇中毒性最大,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 棕伊澳蛇
提示:部分毒蛇(如眼镜王蛇、黑曼巴)攻击性较强,建议避免接触。若被咬伤,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