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作为中国本土常见的毒蛇,拥有多个俗称,这些名称多与形态特征或分布地区相关。以下是常见的蝮蛇别称及特点:
一、主要别称
七寸子 因毒牙长可达体长七分之三而得名,是蝮蛇最典型的别称。
草上飞
形容其善攀爬植物且行动敏捷的特性。
土公蛇/土屁股
源于其灰褐色体表与土壤相似的外观。
反鼻蛇/地扁蛇
部分文献根据其鼻部特征命名。
二、其他常见名称
尖吻蝮(五步蛇):因鼻尖上翘、毒性强烈而得名,是亚洲著名毒蛇。
中介蝮: 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同样以“七寸子”闻名。 短尾蝮
矛头蝮(枪蝰):分布于中美洲,体型较大且鼻端上翘。
三、分布与特征补充
蝮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常见于平原、丘陵、草丛等环境。其体表灰褐色,头三角形,背有黑褐色斑纹,尾尖黑色。部分种类(如尖吻蝮)具有剧毒,毒液可入药。
四、文化象征
在神话传说中,蝮蛇常与龙结合,如“九子之一”的蚣蝮(避水兽),但此类说法属于文化典故,并非生物学分类。
以上名称反映了蝮蛇的多样性,既有形态特征命名,也有地域文化衍生称谓。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