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龙类恐龙
剑龙(Stegosaurus) 以背部巨大骨质板和四根尖刺为特征,是侏罗纪晚期的草食性恐龙,约7-9米长,体重2-4吨。
甲龙(Ankylosaurus)
拥有厚重的甲壳和尾巴尖刺,生存于白垩纪,体型庞大且防御力强。
异特龙(Allosaurus)
肉食性恐龙,二足行走,体长8.5-9.7米,体重1.5-3.6吨。
二、角龙类恐龙
三角龙(Triceratops)
头部生有三个角和硬壳,是典型的植食性恐龙,化石发现于美国,生存于白垩纪末期。
鸭冠龙(Hadrosaurs)
包括三角龙、甲龙等,以头饰状结构为特征,生存于白垩纪,是鸟脚类恐龙的代表。
三、其他相关恐龙
棘龙(Stegosaurus): 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角龙类,但更常单独列为甲龙类,生存于白垩纪,背部长有骨板。 腕龙(Brachiosaurus)
四、命名依据
恐龙的硬壳多与防御功能相关,如甲龙类用甲壳抵御掠食者,角龙类则通过角进行防御。这些名称多基于化石特征、生活习性或发现地点命名。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确保覆盖主要具有硬壳特征的恐龙种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