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
长龙华侨农场
- 位于福建福州市连江县,成立于1961年,安置3000多名归侨,占地7500亩,包含茶园和5个居民点。
珠江华侨农场
- 原属广东东莞,1977年改制为广州市珠江甘蔗化工总厂,位于番禺县,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华侨农场。
天马华侨农场
- 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是归难侨安置地,承载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早期条件艰苦但通过奋斗发展为重要侨乡。
浪湾华侨农场
- 位于广西隆安县,前身为1957年国营浪湾海岛棉农场,1978年因对越战争安置越南难民后改名,面积28.9平方公里,曾发展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
双第华侨农场
- 位于福建漳州,1960年成立,安置印尼、越南等8国归侨4700多人,是福建籍归侨重要聚居地。
浪湾华侨农场
- 除广西外,云南也有同名农场,但主要指广西浪湾,已形成农、林、牧、副、渔综合体系。
三、其他地区
光明华侨畜牧场(深圳市)
柯街华侨农场(云南省)
宾居华侨农场(大理市)
金坪华侨农场(江西省)
秀谷华侨农场(吉安市)
四、历史背景补充
华侨农场多成立于20世纪50-70年代,主要用于安置归难侨。例如:
广东省曾有23个华侨农场,涵盖种植甘蔗、水果、茶叶等产业。
广西通过设立农场促进边疆稳定与经济发展,如浪湾农场转型为合资牧业公司。
以上信息综合自政府官网及权威资料,涵盖主要省份代表性华侨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