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又称元日、元辰、元朔等,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
二、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
舞龙舞狮、猜灯谜、吃元宵是主要习俗,象征团圆与祈福。
三、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春耕节)
剃龙头、吃龙须面,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四、农历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是春季重要节日。
五、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阳节)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纪念屈原。
六、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源于牛郎织女传说。
七、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节)
赏月、吃月饼、猜灯笼,象征家庭团聚。
八、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节)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尊老敬老的象征。
九、其他重要节日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禁火寒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祖与超度亡魂。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道教重要节日。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北方地区重要节气。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团圆与送旧岁。
注:部分节日存在公历与农历日期差异,如春节、清明节等,公历日期固定,农历日期则因年份不同而变化。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