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别称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文献的记载,也包含文学作品的雅称。以下是元旦的主要别称及出处:
一、常见别称
元日 最为普遍的称呼,强调“初始之日”的含义,如《元日》(王安石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正
源自《三子钗铭》,原指农历正月初一,后泛指元旦。
元辰
晋代文献中常见,如《扬朝赋》称“岁惟元辰,阴阳代纪”。
元春
《乐府诗集》用“元春”指农历正月初一,现多用于文学作品中。
上日
《书·尧典》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元朔
指农历正月初一,与“元日”等称并列使用。
二、其他古称
正日: 东汉时期称元旦为“正日”,《四民月令》有记载。 三始
岁朝:后汉时期称元旦为“岁朝”,《后汉书·周磐传》记载。
履端:南北朝时用“履端”指元旦,象征“天子履端废朝”。
开元:南朝梁代称元旦为“开元”,寓意“万象更新”。
三、补充说明
元旦作为公历1月1日的国际通用名称,在不同文化中也有其他表达,如“New Year”(英语)、"Caput Annus"(拉丁语)等,但上述别称均源于中国传统历法体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