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作为广东省地级市,其名称演变和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其由来:
一、古称与得名由来
曲江 韶关在元鼎六年(713年)设曲江县时得名,因境内有武江流经且江水曲折得名。
东衡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因州北有韶石山,传舜帝南巡曾在此奏韶乐,故改东衡州为韶州。
韶关
明清时期因在今市区设立水陆三个税关而得名,逐渐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
二、行政区划调整
武江与浈江区: 1984年从曲江县分置设立,因境内有武江和浈江交汇后形成的北江得名。 北江区
三、其他相关名称
始兴:三国东吴时期因浈江得名,后改为东衡州,与韶关历史上有过行政范围重叠。
总结
韶关的名称从“曲江”到“东衡州”,再到“韶关”,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以“韶关”作为现代城市名称延续至今。其名称演变与地理特征、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