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棋类游戏,棋子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战略意义。以下是棋子的正式名称及别称:
一、核心棋子名称
将/帅 位于棋盘中心,是双方攻击和防守的核心目标。将死对方将帅则获胜。
士/仕
位于将/帅两侧的九宫格内,只能斜走且不能过河,主要起防守作用。
相/象
位于己方后方,斜走且必须过河,可攻击对方的士/仕和兵/卒。
车/俥
前线棋子,可直线行走(横、竖、斜线),步数不限,是攻防核心。
马/傌
按“日”字走法,可跳过其他棋子,具有灵活性和攻击力。
炮/砲
需先跨过一个棋子才能攻击,类似现代枪械的“炮击”机制。
兵/卒
行动力较弱,只能向前直走,过河后威力提升。
二、特殊称谓与阵型
仕象将/帅
将/帅被士/仕保护,形成防御核心。
双马阵型
两马并踞(如炮二平五、马8进7等)形成“两头蛇”或“塞心马”,可保护中卒。
连环马(鸳鸯马)
两马结成连环,互保互助,形成坚固防线。
反宫马
双马正起且与士角有炮相隔,称“夹炮屏风”。
三、棋子价值与移动规则
将/帅: 价值最高,被俘则输棋。 士/仕
象/相:过河后威力增强,主要用于远程攻击。
车/俥:横冲直撞,可快速突破防线。
马/傌:跳跃能力强,适合快速机动。
炮/砲:需隔子攻击,适合中程打击。
兵/卒:前期较弱,过河后成为重要力量。
以上名称和规则共同构成象棋的策略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对称与平衡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