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在古代文学和诗词中有多个雅称,这些称呼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特征。以下是常见的秋风别称及出处:
一、核心雅称
金风 最常见的雅称,源于五行学说中“金对秋”的对应关系,强调秋季与金的关联。
- 例: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王安石《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西风
从方位角度命名,秋季位于西方,故称“西风”。这一称呼简洁明快,常与“东风”(春风)相对。
商信/清商
商代五行属金,对应秋季,故称“商信”或“清商”,体现季节与五行学说的关联。
二、其他雅称
霜飔: 强调秋季的寒意与风霜结合。 悲风/高风
素秋/商秋:素秋突出秋天的清净,商秋则强调秋季在五行中的位置。
金天/爽节:金天指秋天的天空,爽节则形容秋风清朗的特点。
三、雅称的文学出处
《秋风辞》(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九歌·湘夫人》(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四、补充说明
不同文献对秋季月份的划分存在差异,如“孟秋”“仲秋”等,但这些属于时间划分而非风名。例如,七月称“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
综上,秋风的雅称丰富多样,既包含方位、五行等哲学内涵,又与自然意象紧密关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