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花卉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除了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外,还有多种花卉在文学和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唐代常见的花卉名称及其文化内涵:
一、主流名花
牡丹 - 被李白誉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与盛世气象,唐代以牡丹为“国色天香”,并举办牡丹盛会。
- 代表诗句:
-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白居易《长恨歌》:“名花倾国两相欢,长恨春归未老时。”。
菊花
- 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闻名,唐代诗人常借菊花表达高洁品格,如陶渊明、刘禹锡等。
- 代表诗句:
-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花(芙蕖)
- 与“出淤泥而不染”关联,唐代文人常以荷花喻指清廉与高雅,如周敦颐《爱莲说》。
芍药
- 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著称,唐代牡丹与芍药并称“二乔”,象征艳丽与柔美。
二、特色花卉
玉蕊花
- 夜间开放,晨间落英,花语为“珍惜当下”,唐代诗人王维、白居易等均有咏唱。
牡丹(不同品种)
- 如“魏紫”“姚黄”等名品,白居易《牡丹》诗中“姚黄名贵世无双,魏紫姚黄占断春。”。
三、文化象征
牡丹: 与帝王气象结合,体现“尚花”文化。 菊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象征。
四、相关活动
唐代常以花卉命名节日或活动,如:
牡丹盛会:长安等城市定期举办,成为社交与文化盛事。
花神祭祀:如牡丹神丽娟(汉武帝妃)、江采苹(唐玄宗妃)等,体现宗教与自然的融合。
综上,唐代花卉文化以牡丹为核心,融合哲学思想与审美追求,形成独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