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其名称和结构可总结如下:
一、主要名称与分层结构
上地幔 从莫霍面(约33km)延伸至约1000-1200km深度,主要由富含铁镁的橄榄岩等岩石构成,因颜色较浅被称为“橄榄岩带”。
下地幔
位于上地幔之下,延伸至约2898km(古登堡面)深度,物质呈非晶质状态,主要成分包括铬的氧化物和铁镍的硫化物。
二、关键特征
厚度: 整体厚度约2865公里,上下地幔的分界以1000km处的雷波速度激增带(雷波蒂面)为标志。 密度
物质状态:上地幔顶部为软流层,因高温熔融可能形成岩浆;下地幔为刚性非晶质物质。
三、相关术语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速度显著下降。
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温度高达3500℃以上。
四、其他说明
地幔的研究主要依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岩石成分分析等间接方法。月球探测任务(如嫦娥四号)也验证了地幔概念的普适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