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妖怪名字”的整理,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山海经中的神话生物
夔 居住于“流破山”,形似牛首、牛身、青黑色皮毛,能引发暴风。黄帝曾用其皮制鼓槌、骨作鼓棒。
禺疆
海神、风神、瘟神三神之一,人面鱼身,乘双头龙。其啸声能引发西北风,故称“厉风”。
猰貐(窫窳)
头人龙身或人面牛身,食人且善吼。尧帝命后羿射杀以除灾祸。
凿齿
河南沼泽地怪兽,长有象凿子的长牙,手持盾矛。后羿射日之战中与其激战,最终被后羿射杀。
饕餮(餮)
羊身人面,虎齿人手,象征贪婪。常被用来比喻贪欲之人。
二、神话传说中的凶兽
刑天
炎帝部下,被黄帝斩首后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持干戚舞动。象征不屈精神。
混沌
形如犬,吞食犬粪且沉默。常被描述为善战或残暴,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梼杌
人面虎腿、猪口牙,长一丈八尺。为“四凶”之一,象征凶猛难驯。
烛龙
人面龙身,衔烛照明。居钟山,眼睛连地狱,可驱邪或附身。
三、其他神话生物
九命猫妖: 日本传说中九条命的猫,每九年长尾化人。中国称其为“九命猫妖”。 河童
四、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妖怪
白骨精:《西游记》中变化多端的妖怪,以美貌和法术迷惑唐僧。
青牛精:《西游记》中青牛怪,拥有金刚琢等法宝。
以上分类综合了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中的记载,部分生物如夔、刑天等具有较高文化代表性,而狐妖、貔貅等则更多见于民间传说与艺术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