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的历史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主要名称及历史背景如下:
一、古代名称演变
聊城邑 春秋时期为齐国西部的城邑,因临河而建得名。
武阳郡、平原郡
秦朝置聊城县,属东郡;三国时期改为平原郡。
东昌府
北宋时期为便于管理设东昌府,取“东临昌盛”之意。
聊城县
明朝为避讳朱棣名讳改称,清代末年升格为府,1949年后改为县级市。
二、其他相关名称
博州: 三国时期属东郡,后改为博平县(1956年撤销)。 东临道
三、名称变更原因
北宋东昌府:因行政需要设立,强调“昌盛”寓意。
明清聊城县:为避讳明成祖朱棣,将“府”改为“县”。
四、历史沿革图示
| 时间段 | 名称 | 变更原因 |
|--------------|------------|------------------------------|
| 春秋时期 | 聊城邑 | 因临河而建 |
| 秦汉时期 | 聊城县 | 秦朝置县 |
| 三国至北魏 | 平原郡 | 三国魏置郡 |
| 北宋至明清 | 东昌府、聊城县 | 行政区划调整及避讳 |
五、现代名称
1949年后,聊城专区辖聊城县,1997年设为东昌府区,1999年撤区设市,现名为聊城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