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北宋名臣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其名字及别称如下:
一、本名与字号
本名:
包拯
字号:
希仁
谥号:
孝肃(追赠,宋仁宗嘉佑七年下世后所赐)
二、主要别称
包青天:
因面黑貌青而得名,是民间最广为流传的称呼。
包公:
北宋中期开始被冠以“包公”雅称,象征公正廉明。
包龙图:
因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而得名。
包中丞:
曾任三司户部判官,故称。
阎罗包老:
民间传说其面如阎罗,故称。
包待制:
曾任龙图阁待制,后改为“包公”。
孝肃公:
宋仁宗为其追赠的谥号。
三、其他相关称呼
庐州:其籍贯为庐州合肥。
包孝肃:特指其死后所获谥号。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包拯以清廉公正、刚正不阿著称,其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国,甚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都有广泛认知。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如“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等俗语流传甚广。后世尊其为神明,与文殊、普贤并称“文武双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