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剂的名称因分类不同而有所区分,以下是主要分类及代表性毒剂名称的整理:
一、按作用分类
神经性毒剂 - 代表物质:沙林(甲氟膦酸异丙酯)、塔崩(二氯甲烷)、梭曼(硫代磷)、VX(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 特点: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导致瘫痪和呼吸衰竭。
糜烂性毒剂(起疱剂)
- 代表物质:芥子气、氮芥、路易氏剂
- 特点:接触皮肤或黏膜后引起剧烈腐蚀和全身反应。
全身中毒性毒剂
- 代表物质:氢氰酸、氯化氰
- 特点:抑制细胞呼吸酶,快速导致组织缺氧和死亡。
窒息性毒剂(肺刺激剂)
- 代表物质:光气、双光气、氯气、氯化苦
- 特点: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急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
二、按化学结构分类(部分剧毒物质)
氰化物
- 代表物质:氰化钠(山奈)、氰化钾(山奈钾)、氰化钙
- 特点:阻断细胞呼吸链,致死剂量极低(如100克苦杏仁含60-250毫克氢氰酸)。
砷化合物
- 代表物质:砒霜(三氧化二砷)、肉毒杆菌毒素(A型)
- 特点:砒霜抑制细胞呼吸,肉毒素阻断神经信号传递。
汞化合物
- 代表物质:汞(Hg)、二甲基汞
- 特点:慢性毒性,影响神经系统,0.1毫升即可致命。
放射性毒剂
- 代表物质:钋(Po)、铯-137
- 特点:通过辐射破坏细胞结构,潜伏期长(如铯-137中毒需数月显现)。
三、其他常见剧毒物质
肉毒杆菌毒素(A型):神经毒素,0.24毫克致死
河豚毒素: 阻断神经传导,需通过食物摄入 光气
总结
化学毒剂种类繁多,不同名称对应特定毒理机制。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毒剂特性采取防护措施。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种毒剂,可参考专业化学数据库或毒理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