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作为中国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其名称演变与地理特征、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主要别称如下:
一、古称与名称演变
鳛水 秦汉时期称“鳛水”,因流域为南夷君长鳛部治邑得名。
大涉水、安乐水
东汉至两晋时期,因河段泥沙淤积严重,水流湍急,故称“大涉水”和“安乐水”。
巴涪(符)水
东晋时期改称“巴涪”(或“符”水)。
赤虺河
唐天宝十年(715年)鲜于仲通征南诏时首次使用,因河水中毒蛇出没、水色浑赤得名。
二、其他别称
齐郎水、之溪: 明清时期文献中的称呼。 仁怀河、小江
三、名称差异的原因
赤水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因地理特征、行政区划变化而多次更名。例如:
河段划分:大涉水是古代总称,习部水、安乐水等是特定河段的称呼。
文化因素:南夷文化的影响使河流与当地部落名称结合,如“鳛水”源于南夷君主统治。
四、补充说明
赤水河上游称鱼洞河,发源地为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最终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其含沙量高、水色赤黄的特征始终未变,是茅台、习酒等名酒的发源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