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后的新名称需结合历史、地理、文化及发展需求综合考量,具体命名方式可参考以下要点:
一、常见命名方式
加“州”字 多数单字县撤县设区后采用此方式,如湖北荆门市京山县改为京山市,北京市密云县改为密云区。这种方式简洁易记,符合现代行政区划习惯。
保留历史名称
部分地区为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原有名称并添加“区”字,例如西安高陵县撤县设区后仍称高陵区。
二、关键考量因素
历史文化底蕴
- 若存在历史地名(如阳曲、高陵),可考虑复活使用(阳兴区、高陵区),增强地域认同感。
- 对于无直接历史名称的地区,可结合地理特征命名,如南昌市豫章区、洪州区等。
地理特征与区位优势
- 以地势、地貌或行政区划边界命名,如重庆巫山县因巫峡得名巫山县。
- 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关联性,如南昌市莲塘区因莲塘河命名。
公众认可度与可行性
- 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民意,确保名称易被公众接受。
- 避免使用生僻字或含义模糊的名称,如“龙安区”可能引发误解。
三、具体案例参考
阳曲县: 撤县设区后建议命名为“阳兴区”,依托历史文献《阳兴砦》及阳兴大道等地理要素。 高陵县
石家庄正定县:合并后建议更名为“常山区”,既体现历史尊重,又蕴含发展愿景。
四、注意事项
避免重名冲突:需查询省级行政区划数据库,防止与已设立区域重名。
配套名称协调:如街道、公园等基础设施名称需同步调整。
综上,撤县设区新名称应优先考虑历史传承与公众接受度,同时结合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逻辑,通过科学论证确定最终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