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过去古人是怎么取名字的

59

古人取名字是一个系统化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过程,主要遵循以下规则和原则:

一、名字的构成

来源:

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由父母或长辈取定,是身份标识。

特点:通常为单字,如“屈平”“孔子”等,部分取自出生特征(如“丘”因头顶凹陷)或寓意(如“宝玉”因含玉)。

来源:

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时取,表示对名的补充。

特点:需与名相关,可表达品德、志向或特征,如“子美”(杜甫)、“东坡”(苏轼)。

来源:

自取或他人赐予,用于表达情怀、志趣,如“青莲居士”(李白)。

二、取名原则

寓意吉祥

常用“福”“寿”“仁”等字祈福,或结合五行(如五行属土者取“琳”)。

字义关联

多数情况下,字与名意义相关,如“孟轲”(轲+舆,车的意思)。

音律和谐

注重平仄押韵,如“子轩”(平仄相宜)。

字形美观

优先选择结构优美的字,如“诗涵”(左右结构)。

五行匹配

结合生辰八字调整,如五行缺木者取“林”。

三、特殊方法

自然意象

用花卉(如“春花”)、节令(如“冬梅”)或地理特征取名。

典籍引用

取自《诗经》《论语》等经典,如“文姬”(《诗经》篇名)。

避讳禁忌

避免与尊长名同音(如孔子避孔)、忌用负面意象(如“刘备”避“备”)。

四、发展演变

早期简单:

先秦时期多用天干入名,如“殷王”。

后期规范:汉代开始注重音韵和寓意,如“王羲之”(羲+之,书法家)。

个性化趋势:唐代以后,号逐渐普及,如李白、杜甫等以号传世。

通过这些规则和智慧,古人将名字与命运、品德、自然相融合,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