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仔仔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宿县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呀

59

宿县名称的由来与历史行政区划的演变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古代名称的起源

宿国故地

宿州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宿国,其名称来源于古宿国的“宿”字。周朝时期,宿国为诸侯国,春秋时宋国曾迁都于此。

早期行政设置

秦朝统一后,宿地属泗水郡,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至汉代属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三国时期,曹操曾将宿地部分区域划入魏国谯郡。

二、县制确立与名称沿用

宿县建置

唐宪宗元和四年(1266年),因合并蕲县、符离、临涣、灵璧四县设立宿州,属河南行省归德府。此时宿州为州府所在地,而“宿县”名称仅延续约105年。

民国时期的名称变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州制改为县制,宿州正式更名为宿县。此后,宿县成为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县级市。

三、名称调整与现代宿州市的成立

1998年行政区划调整

1998年12月,宿县地区与县级宿州市合并,设立地级宿州市,原宿县成为其下辖的县级市。这一调整导致“宿县”名称逐渐被“宿州市”取代,但部分民众仍保留“宿县”的习惯称呼。

名称争议与习惯延续

宿州因方言中“宿”与“许”发音相近,部分人仍习惯称其为“许县”。此外,宿州曾因“素州”与苏州、徐州等城市名称相近而得名“须县”,但“宿县”因使用更广,成为主流称呼。

总结

宿县名称的演变反映了历史上的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其最早名称源于春秋时期的宿国,后历经从“宿国”到“宿州”的州府称谓变化,最终在1998年与县级市合并为地级市。尽管名称有所调整,但“宿县”作为历史名称仍被部分群体使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