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字的起法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体现:
一、命名原则
五原则 先秦时期,申繻提出“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作为取名核心原则。例如:
有信:
强调诚信,如“季布”以守信著称;
有义:寄托品德,如“孟子”名“孟”寓意仁德;
有象:结合自然意象,如“松龄”取自松柏常青。
伦理与身份 汉代起名注重尊老、德性、身份与称谓,单字命名成为主流。例如:
皇室多用单字,如刘邦、刘恒;
文人雅士常以“子”“贤”等为字,如王羲之字逸少。
二、常见取字方法
亲属与称谓
男孩名后加“郎”,女孩名后加“娘”,如唐玄宗女儿寿安公主小名“虫娘”;
以亲属称呼为名,如王导之子王绍、王徽(大女、小女)。
自然与节气
根据出生季节或花卉取名,如“春花”“夏雨”;或结合五行与生辰八字,如五行属土者取“琳”。
寓意与典故
吉祥寓意: 常用“福”“寿”“康”等字祈福,或引用典故,如“子瞻”取自苏轼诗篇; 历史人物
三、特殊命名方式
节令法:
如春季生孩取“柳”(柳絮飘飞)、冬季生孩取“梅”(傲雪凌霜);
地名法:
以祖籍或出生地为名,如“沈申”(上海)、“谢晋”(山西);
应梦法:
根据父母梦境取名,如“梦蝶”源自庄子哲学。
四、音律与字形
音律:注重平仄押韵,如“子轩”(平仄和谐);
字形:偏好“金文”“篆书”等古朴字体,如“凤皇”(寓意高贵)。
五、姓名旺相
结合生肖、五行等因素,通过算命或专业建议调整姓名,如五行缺木者取“松”。
示例:
男孩名“子瑜”(玉+瑜,寓意品德与才华);
女孩名“清芷”(水+芷,象征清新脱俗)。
通过以上方式,古代名字既承载了家族期望,又体现了自然哲学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