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名字的构成和解读方法如下:
一、菌种命名规则
双名法结构 菌种名称采用林奈氏双名法,由 属名
和 种号组成,格式为:
$$\text{属名(大写)} + \text{种号(小写)}$$
例如: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 灰树花:迁西1号(*Salvaginella chrysosporium*迁西1号)
属名与种号的区别
- 属名: 反映微生物的主要形态或生理特征(如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 - 种号
二、如何从菌种名称判断种属
识别属名 菌种名称的前半部分(大写)为属名,例如:
- *Salvaginella chrysosporium*(灰树花属);
- *Escherichia*(大肠杆菌属)。
识别种号
菌种名称中属名后的数字或字母组合为种号,例如:
- *E. coli*中的“*coli*”是种号;
- *Salvaginella chrysosporium*迁西1号中的“迁西1号”是种号。
三、实际应用建议
购买产品时: 需核对菌种名称及菌株编号,确保与需求匹配; 科研实验中
分类系统:国际细菌命名法采用双名法,属名需符合拉丁文命名规则。
四、常见菌属示例
| 菌属名称 | 代表菌种 | 主要特征 |
|----------------|------------------------|------------------------|
| 芽孢杆菌属 | *Bacillus* | 耐热,产芽孢 |
| 葡萄球菌属 | *Staphylococcus*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 |
| 大肠杆菌属 | *Escherichia* | 常见肠道病原菌 |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地解读菌种名称中的种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