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寺庙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既有皇家寺院,也有地方性寺庙。以下为部分代表性寺庙的名称及特点:
一、皇家寺院
雍和宫 位于北京,是清代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建于1735年,原为喇嘛庙,后改为藏传佛教寺院,供奉文殊、普贤、慈航三世佛像。
承德外八庙
共有八座,始建于1713-1870年,包括仿藏式、维吾尔族风格及汉族风格建筑,代表有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等。
香岩寺
位于北京香山,由清康熙五十九年宜妃出资重建,因供奉香粉钱得名,寺内保留康熙帝亲笔题字。
永福寺
位于河北承德清西陵,是清代皇家喇嘛寺院,建于乾隆年间,供奉满文《大藏经》。
二、北京重要佛教寺庙
法源寺
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贞观年间,清雍正时重修,1956年成立中国佛学院。
卧龙寺(十方普觉寺)
位于西山寿牛山,是汉藏结合的佛教寺庙,距市区30公里。
大钟寺
位于北京海淀区,原为皇家寺庙,1985年辟为古钟博物馆,展示400多件古代钟铃。
三、地方性代表性寺庙
正定隆兴寺
北京四大名寺之一,始建于宋代,清朝晚期保持较好保存,寺内保存唐代铜钟等文物。
普陀宗乘之庙
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是清代乾隆为庆祝寿辰而下旨修建的寺庙,占地22万平方米。
盛京实胜寺
辽宁省重点寺庙,是满族八旗子弟入关前修建的喇嘛庙,碑文包含满、汉、蒙、藏四种文字。
四、其他地区寺庙
哈尔滨华藏寺: 满族特色建筑,可容纳万人礼佛,大雄宝殿高32米。 青海塔尔寺
以上仅为清代寺庙的冰山一角,实际数量达十万座,涵盖全国城乡。不同寺庙体现了清代宗教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