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骼相关的检查项目,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肢体姿势、步态、脊柱形态及皮肤软组织情况。
触诊
检测局部温度、湿度、压痛及骨擦感。
叩诊
包括脊柱间接叩击痛、关节叩击痛等。
听诊
听取骨传导音、关节弹响等。
活动度评估
测量肢体长度、角度及关节活动范围。
二、实验室检查
基础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
骨相关免疫检查
如抗链O抗体、类风湿因子等,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
感染相关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布氏杆菌抗体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检测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病变等。
CT检查
明确骨折移位程度、骨肿瘤等细微结构。
MRI检查
评估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微小骨折及骨髓病变。
超声检查
针对关节腔、肌腱等软组织结构进行评估。
骨显像
提前3-6个月发现骨肿瘤、转移等病变。
四、其他专项检查
骨钙素测定
用于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症,反映骨代谢状态。
同位素扫描
辅助诊断骨转移、炎症性疾病等。
五、其他检查
关节镜检查: 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用于半月板损伤、韧带修复等。 PET/CT检查
注意事项: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制定,早期筛查建议结合骨钙素、X线及体格检查,而复杂疾病需进一步做CT、MR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