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眉形种类丰富,既有继承前朝的细眉传统,也有创新发展的款式。以下是综合历史记载和艺术作品中的主要眉形名称及特点:
一、主流流行眉形
柳叶眉 形似柳叶,中间略粗、两头尖细,波曲上扬,常与蛾眉结合使用,强调柔美与灵动。
月眉(却月眉)
弧形如新月,眉头略淡、眉腰浓重、眉梢轻柔,具有婉约与含蓄的美感,唐代女性常以此妆容体现温婉气质。
阔眉(广眉)
粗阔浓重,形似桂叶或蛾翅,唐代中期开始流行,与胡族文化融合,体现大气与自信。
鸳鸯眉(八字眉、啼眉)
皱眉状,浓淡相间,仿若啼哭,晚唐时期盛行,常与蛾眉结合使用。
远山眉(倒晕眉)
眉色如远山平缓晕染,神秘而高洁,常与蛾眉搭配,增强面部的层次感。
二、特色创新眉形
细眉
与粗眉相对,唐代前期仍有人追求,但到中期逐渐被其他眉形取代。
麻吕眉
在眉端点两个点,类似京剧角色妆容,体现个性与艺术感。
分梢眉、涵烟眉
分梢眉末端渐细,涵烟眉带有烟雾感,均属中唐至晚唐流行款式。
三、历史发展脉络
初唐: 延续隋朝细眉传统,但开始出现柳叶眉、月眉等新式眉形,体现社会开放。 盛唐
中唐至晚唐:八字眉、啼眉等个性化眉形兴起,逐渐回归自然与清秀。
四、文化背景
唐代眉形的发展与当时社会风气密切相关。胡族文化的影响使唐代女性妆容更注重立体感与表现力,同时文人雅士的审美也推动了眉形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