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及劳动法相关条款,工资的具体构成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计时工资 按工作时间支付的报酬,包括:
- 基础工资(岗位/职务工资)
- 职务工资
- 新员工见习工资
- 体育津贴等。
计件工资
按工作量或销售额支付的报酬,例如:
- 超额累进计件工资
- 工作任务包干工资
- 提成工资等。
奖金
对超额劳动或增收节支的奖励,包括:
- 节约奖
- 劳动竞赛奖
- 年终奖等。
津贴和补贴
补充性报酬,如:
- 生活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
- 特殊岗位津贴(如高温、夜班津贴)
- 交通补贴等。
加班加点工资
因工作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支付的报酬。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
- 病假、工伤、产假等期间的工资
- 婚丧假、探亲假期间的工资
- 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期间的工资等。
二、不属于工资的范围
社会保险费(如养老、医疗、失业等);
劳动保护费(如工作服、防护用品);
福利费(如节日福利、餐补);
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补偿费(如遣散费);
计划生育费用;
非劳动性收入(如股权、技术分红、稿费、讲课费等)。
三、工资的常见分类形式
用人单位可能将工资拆分为:
固定工资: 基础薪资部分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薪资
津贴补贴:如交通、通讯补贴等
奖金:如年终奖、项目奖等。
总结
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直接报酬,涵盖计时、计件、奖金、津贴等多种形式,但需排除社会保险、福利等非劳动性支出。判断某项收入是否属于工资,需结合劳动因果关系、货币形式及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