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演变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行政区划,福州的别称及历史名称如下:
一、历史别称
福州历史上曾使用过 十三个别称,包括:
闽中 (最早称谓,春秋战国时期)晋安
(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因晋人避战乱迁徙至此)
凤城(晋代郭璞命名,象征吉祥)
三山(唐代因屏山、乌山、于山环绕而得名)
长乐(东晋至南朝时期)
榕城(宋代因榕树繁茂得名,现仍为常用别称)
天兴府(唐代设置)
福安(北宋时期)
闽海(唐代设置)
闽州(唐代至宋代)
泉州(隋唐时期曾用名,后改为福州)
左海(宋代至清代)
闽都(元代至清代)
二、名称演变原因
自然与人文因素: 如“榕城”源于宋代榕树种植,“凤城”因郭璞《迁城记》得名。 行政区划调整
三、现代福州
目前,福州的正式名称为 福州市,简称“榕”。其辖区包括6个区、6个县及1个县级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省会及经济、文化中心。
四、补充说明
福州别称“榕城”的由来与宋代大量种植榕树密切相关,这些树木为城市提供了天然遮荫,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同时,福州历史遗迹如三坊七巷、鼓山等,也承载着丰富的闽越文化与近代开放历史。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