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形恐龙
异特龙
以凹陷脊椎和轻巧身躯著称,是兽脚亚目肉食恐龙,拥有三指爪和大型颅骨,生存于晚侏罗纪。
剑龙
身背骨质板与尾刺,防御能力极强,是侏罗纪代表性植食恐龙。
三角龙
以三角形头盾和尾刺闻名,是白垩纪晚期的标志性植食恐龙。
二、巨型恐龙
霸王龙(雷克斯龙)
体长可达12米,体重8吨,是已知最大陆地肉食恐龙,统治白垩纪末期生态。
棘龙
体长超15米,体重18吨,是海洋中最大的恐龙,兼具游泳与陆地捕猎能力。
沧龙
体长可达10米,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的巨无霸,视力与嗅觉较弱但灵活性高。
三、奇形怪状恐龙
鸭嘴龙(安纳托泰坦)
又称“巨鸭”,拥有鸭嘴状喙,但喙部柔软且不会嘎嘎叫。
指节头龙(Colepio)
头部骨头异常密集,雄性交配时用头部撞击,可能以19世纪古生物学家命名。
镰刀龙
拥有1米长爪子,兼具战斗与采集功能,但化石不完整。
四、其他特殊名称
恐手龙
仅发现手臂化石,长2.4米,爪子达20厘米。
耀龙
中国内蒙古发现,生存于约1.5亿年前,化石包含羽毛状结构。
单脊龙
头部有单一冠饰,体长5米,食肉且可能生活在湖岸地区。
注:部分名称可能存在争议,例如异特龙与剑龙的分类地位曾有不同观点。建议结合权威资料进一步确认。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