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曲艺形式,其说唱部分有多个别称,具体如下:
一、主要别称
小秧歌 二人转最早被称为“莲花落”,后因表演形式活泼、节奏明快,逐渐演变为“小秧歌”,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
蹦蹦/双玩艺
早期表演中,演员通过跳跃、旋转等肢体动作配合说唱,故得名“蹦蹦”或“双玩艺”。
过口/半班戏
指两人配合完成表演,因演出时通常由一男一女两人完成说唱和表演,故称“过口”或“半班戏”。
其他名称
包括“莲花落”“风柳”“春歌”等,但“小秧歌”使用频率最高。
二、艺术特色
表演形式: 以说唱为主,结合舞蹈、手绢、扇子等道具,强调“四功一绝”(说口、唱段、扮演、舞蹈,特技动作)。 音乐伴奏
三、发展历程
起源:植根于东北民间,最早见于1934年,后随人口迁移传播至全国。
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晓波等艺术家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综上,二人转说唱的别称主要围绕其表演形式和地域特色,其中“小秧歌”最具代表性和传播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